刚开始学习使用 AI 绘画时,大部分人的绘画方式:
有一个想象中的画面,用中文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,再借助百度、谷歌甚至 GPT 翻译成英文,将英文填入
/imagine prompt 命令中,最后让 AI 生成一幅图画。
这个阶段,当画了一些图之后,你其实会发现生成的图,和预想的图,相差甚远。
同样的描述反复修正调整,但效果时好时坏,就一个感觉 —— 失控。
失控太难受了,特别是应用在商业化的时候。
好比我们星球的 Logo ,出了大概的样子之后,老板说这里改改,那里改改,可是 AI 不是设计师啊,局部修改相对比较难的,就是不可控,最后我们星球的 Logo 是出了两百七十多张图之后,才定下来的。
所以,AI 绘画,用一句话就能生成图片,非常方便,但是变量太多,相对就难控制。
这时候,就可以开始研究影响 AI 绘画生成效果的参数。
比如咱们之前介绍过的 Midjourney 指令支持的参数。
你可以开始关注如何写 prompt 中的关键词。
让 AI 绘画变得相对可控。
最后,你就可以通过 Midjourney ,如臂指使的画出,期望的或者甲方想要的图片效果。
那今天这篇教程,主要是教大家另外一种控制 Midjourney 生成图片的方式。
这个方式就是「图生图」。
「图生图」,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生成的图片效果,越来越趋近于期待的画面。
所以,这篇文章,我们来研究**「图生图」、**
Midjourney 图生图主要有这么 4 种方式: